> 中国新闻 >

竹篮打水水不空 非遗传承焕新彩

2025-06-27 16:31 来源:综合

为弘扬非遗文化,赋能乡村振兴。6月26日,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赴泉州市永春县“古韵新声”文化传承实践队走进永春仙夹镇漆篮历史文化展示馆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永春漆篮非遗文化体验与传承活动,在竹丝与漆香中探寻千年技艺的魅力。作为承载闽南地区百年民俗文化的活态遗产,永春漆篮曾是当地婚丧嫁娶、祭祀庆典中的必备器具,如今正通过创新传承焕发新生。

     

图为工作人员介绍永春漆篮的悠久历史 蔡钰霞/摄

活动伊始,在漆篮历史文化展示馆内,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实践队成员介绍永春漆篮的悠久历史。漆篮手艺人轻柔娴熟地为漆篮上第三遍生漆,上漆工序复杂,须历经打底、裱布、髹漆等13道工序,每遍漆都需阴干7天,这样制成的漆篮才能达到“水火不侵”的效果,也正是经过这些特殊工艺处理,漆篮才能盛水不漏,体现出匠人们精湛的技艺与心血,诠释了“竹篮打水水不空”的含义。

     

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漆篮历史文化展示馆 姚欣彤/摄

随后,实践队拜访了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郭玉设。在大师的工作室里,郭玉设将阴山竹削成薄如蝉翼的竹篾,一边演示“十字编法”,一边耐心指导实践队队员。只见竹篾在他指间翻飞,很快就在竹胎上织出细密的菱形纹路。实践队队员们凑近观察,赞叹于大师的精湛技艺。

     

在体验环节,队员们在郭玉设大师的指导下体验漆篮编织。由于竹丝具有弹性,看似简单的穿插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。以往觉得“竹篮打水”是不可能的事,如今通过实践才明白,每一根竹丝都饱含着匠人的坚持与智慧,这其中“不空”的不仅是漆篮,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承。

      

图为郭玉设大师指导实践队成员体验漆篮编织 黄羽昕/摄

此次活动,实践队成员通过听讲解、观制作、亲体验,深度感受了永春漆篮的独特魅力。从曾经的婚嫁礼篮到如今的非遗瑰宝,永春漆篮以“竹篮打水水不空”的智慧,盛满了闽南人的生活哲学与文化记忆。

(陈镗昕 詹志臣 陈奕灵/文 蔡钰霞 姚欣彤 黄羽昕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