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中国新闻 >

余求宝教授获聘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课题组智库成员、特约研究员

2025-07-21 10:08 来源:综合

2025年7月20日 融媒北京讯

> 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——国家的战略指引正汇聚顶尖智慧落地生根  

核心事件  

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于2025年7月16日正式发函,增补预经济学理论创始人余求宝教授为课题组智库成员、特约研究员。该课题组由中国民协乡村产业振兴工委会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老科协等权威机构联合发起,原扶贫办主任刘坚担任专家组组长,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性决策支持。

1a0fea810edb104782a6623081ab273.jpg 

余求宝教授的核心赋能价值  

1. 学术创新:国家级理论突破

- 预经济学开创者:首创“稀缺资源前置配置”理论体系,相关研究获 国家科技一等奖(登记号:CNLZ2024808534)  

- 技术落地先驱:拥有《基于预经济理论的数字预商哈希核心算法》等多项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,其GBP数字化工程已在全国乡村振兴中应用。  

2. 实践标杆:千亿级产业赋能经验

- 指导盛祥实业集团实现 资产规模从10亿到1200亿的跨越式增长  

- 构建“消费-投资”闭环模型,助力中小微企业通过“九天数谷”超级数字中台、”预小微”电商平台激活乡村经济。  

3. 战略契合:数字化乡村振兴引擎

- 主持预经济数字化应用GBP重点工程 ,通过物联网、区块链技术打通农业生产-营销全链条  

- 推动“数字农业”落地:在试点区域实现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40%,带动农民增收超30%。  

乡村振兴课题组的战略升级  

课题组在聘任函中强调:  

> “余求宝教授在预经济学与数字化融合领域的开创性成果,将为破解乡村产业升级瓶颈提供关键理论工具与实践范式。”  

其核心任务包括:  

1. 构建新质生产力模型

  将“预商学”理论应用于乡村资源资本化,推动农田碳汇、生态价值数字化开发。  

2. 打造可持续发展样板

  推广GBP工程的“三预机制”(预售、预转化、预保护),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协同。  

学者心声:从理论到田野的使命  

余求宝教授表示:  

> “乡村振兴的本质是自然资源与劳动价值的再创造。武当山GBP工程已验证:通过数字预商模型,一瓶水能同时承载健康消费、生态反哺、文化传承三重价值——这套方法论将在更广维度激活乡村‘沉睡资产’。”  

背景延伸  

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课题组近年成果:  

- 发布《县域特色产业数字化白皮书》  

- 建立23个省级示范性“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”  

- 推动“非遗农产”品牌增值体系覆盖156个县域  

此次顶尖学者的加盟,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科技驱动与理论创新的深水区迈进。

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

中国民协乡村产业振兴工委会 • 农村教育发展中心 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 

2025年7月16日  

> 新闻背景:余求宝教授同时担任北大博雅产学研发展研究院教授、国家重点课题“十五五”规划预经济领域负责人,其理论被纳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中国预经济思想名录)。

b843a062401fc49497bab6f462a0e02.jpg